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相當于汶川地震死亡人數500倍的悲劇,為何多年沉寂?

2008/10/18
相當于汶川地震死亡人數500倍的悲劇,為何多年沉寂?

今 年汶川地震死亡與失蹤八萬多人,震驚全球﹔但是五十年前在中國大地上死亡人數相當于汶川地震500倍即四千萬人的悲劇,卻似乎已被遺忘。這是什么原因?美 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講座教授林培瑞在給紀念大躍進5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國際研討會的書面致辭中認為,與“反右”和“文革”相比,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 到六十年代初的大飢荒,災難主要落到底層人民,尤其是農民頭上,而他們缺少發言的機會﹔而知識分子也應該反省,在記錄、研究這一場巨大災難上是否有失職。

正是為了彌補這一多年的欠缺,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 ,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和中華學人聯誼會合作主辦題為《中國的歷史教訓和未來挑戰:紀念大躍進五十周年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大型國際研討會。

會議的宗旨是對上述中國當代史上這兩大相隔久遠但有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探討,會期三天。10月17日,會議的第一天,在位于美國新澤西的西東大學舉行,集中在“五十年后再看大躍進/大飢荒”和“狂熱的政治氛圍和大飢荒的悲劇”這兩個專題。

研討會有60余名學者參加,其中有楊繼繩、李若建、余習廣、姚監復、胡杰、秦暉、盧躍剛等不少從中國大陸專程前來的學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宋永毅教授,宣讀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理事會主席和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講座教授林培瑞用中文寫的書面致辭。

新華社高級記者、《炎黃春秋》副社長楊繼繩在會上發言,題為《大飢荒期間中國的人口損失》。楊繼繩經過多年詳細調查,寫出110萬字力作《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

美 國明州諾曼學院丁抒教授是研究大躍進和大飢荒的先驅,其《人禍》一書,是最早系統揭露大飢荒悲劇的專著。他這次在會上發言,題為《大躍進期間中國非正常死 亡數的下限》。他們兩人都介紹說,統計飢荒死亡人數遇到極大困難,并各自介紹了自己用不同的方式統計出來的死亡人數,二人的結果相當接近。

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制片人胡杰在會上放映了他拍攝的《糧食關紀念碑》,反映河南光山縣吳圍孜村民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大飢荒期間,全村130多口,餓死71人的悲劇。胡杰所拍攝的反映“反右”和“文革”悲劇的紀錄片《尋找林昭》《我雖死去》,曾引起廣泛反響。

前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室主任姚監復在會上發言。他說,改革就是改錯,偉大的改革,就是要糾正巨大的錯誤。要回歸常識,回歸理性。

多年來研究“三農問題”,多年來呼吁中國應“土地私有化”的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文貫中教授發言,認為公共食堂直接扮演“謀殺者的角色”,當年毛澤東最后不得不還農民退出公共食堂的權利,今天中國當局也應該將退出土地公有化的權利還給農民。

美國斯瓦斯莫學院歷史系教授Lillian M. Li用英文發言,運用從北京、南京兩個檔案館的歷史資料,將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中國大飢荒,與清朝發生的災害以及其它國家的災害進行比較研究。

在會上發言的,還有中國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李若建博士,他發言的題目是《趨利避害:大躍進時期官員造假行為分析》﹔前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員余習廣發言講述了他多年調查76個飢荒嚴重的縣的情況,重點介紹了“反瞞產征購”加速造成大量農民餓死。

他們的發言引起與會者濃厚興趣,提問、質疑十分踴躍。

10月18日上午9時開始,會議將移師到紐約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二樓會議室舉行。上午的主題是:“毛澤東、中共領導人和大飢荒”﹔“歷史和比較視野中的大飢荒”。下午的會議,則轉入對改革開放的總結反思,主題是:“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國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


多維社 高伐林

没有评论: